8 月 12 日,台灣多家媒體同步轉載 LINE 官方公告:基於經營資源分配考量,LINE 將在 2025 年 9 月 22 日終止 Chrome 版服務。第一時間,社群上出現兩種聲音——「就裝桌機版就好了呀?」與「完了,公司電腦禁止安裝軟體、只能靠瀏覽器!」接著,一股更不安的討論冒出:「那視障朋友該怎麼辦呢?」 。
如果把台灣視為 LINE 的「超級使用國」來看,這不只是產品功能的收合,而是社會級的溝通改變。依據近期國際媒體報導,LINE 在台灣月活躍用戶約 2,200 萬、滲透率 94%,是名副其實的「國民即時通」。當全民共同語言的工具在跨裝置場景上突然收縮,影響自然外溢到職場流程、無障礙環境與資安生態。筆者透過 AIMochi 筆記工具,整理多方公開資訊和最新相關報導內容,一起來探討這次LINE 網頁版停用的影響!
把問題放回生活情境,才能真正理解影響的廣度。以下四個真實世界的「典型用戶故事」,串起這次風波的核心。
情境 A:被管制的上班族——「我不能裝軟體,只能用瀏覽器」
佳佳任職於金融業,資訊安全政策嚴格:不得私裝通訊軟體、USB 阻擋、手機進辦公室需封袋。她過去能在 Chrome 中登入 LINE 網頁版,回覆家中長輩、與供應商約定收件時間;現在 Chrome 版停用,她只能等下班再回訊,或改以個人手機處理(但手機在內部空間不可用)。溝通延遲由此而生,公私界線因「跳出辦公室處理私務」更模糊。媒體上大量上班族的「崩潰」反饋,正說明這類情境的普遍。
情境 B:Chromebook/Linux 或舊版使用者——「我沒有 Windows/Mac 桌機版可用」
Chrome 版 LINE 原生支援 Chrome OS 與 Linux,對校園 Chromebook、開源環境或輕薄行動工作者相當便利。停用後,使用者必須改裝桌面版(在 ChromeOS 需經由 Linux 容器、權限與 IT 政策允許),門檻、維護與相容性成本提高。對受管理的教育機構或企業 Chromebook 而言,更可能因政策或舊版本限制,禁止 Linux 或安裝應用程式而無解。
情境 C:公共電腦/臨時場域——「只想臨時上線回一下」
旅客在圖書館、公用電腦、網咖或客戶的會議室,只要有瀏覽器就能登 LINE,是 Chrome 版過去的價值。現在則改為需要安裝桌面程式或回到手機端;對沒有攜帶手機、或手機低電量、或國際漫遊受限者而言,即時性與臨時性溝通能力降低。媒體一再強調「只能改下載電腦版或用手機」,說的就是這種情境彈性的流失。
情境 D:視障者與鍵盤族——「可近性不是加分,而是基本權」
有作家公開呼籲,視障者很需要網頁版。原因在於:許多視障朋友仰賴螢幕閱讀器(如 NVDA、JAWS、macOS VoiceOver)與鍵盤導覽;網頁可近性標準(如 WAI-ARIA、語意化 HTML)的成熟,使部分網站比原生 App 更容易被輔助科技正確讀取。當 Chrome 版退場,而桌面 App 的可達性設計程度不明或不一致時,「可達性落差」會直接變成溝通落差。這不是便利性問題,而是資訊平權。
2025/08/12 前後: LINE 對外公告,Chrome 版(俗稱 LINE 網頁版)將於 2025/09/22 停用,建議改採 Windows/Mac 桌面版或手機端。官方同時提醒,不會藉此要求個資、導向第三方服務,避免詐騙趁亂。
同期媒體延伸報導指出,多數上班族在政策限制下無法安裝桌面程式、過去仰賴 Chrome 版作為唯一解;而視障者社群的使用需求也同時被提出關注。
近年 LY Corporation(LINE 與 Yahoo! JAPAN 上市後整併的新架構)持續進行產品線調整:例如 LINE Pay 日本服務於 2025/04/30 終止、LINE Notify 於 2025/03/31 終止服務、開發者端的某些 SDK/功能也曾公告 EoL(End of Life)。這些訊號共同指向:資源集中在核心產品與可持續服務。Chrome 版的退場,與此策略一致。
企業要資安合規、可稽核、可控風險;員工要即時溝通、跨裝置順暢。網頁版就是兩者的「灰色緩衝地帶」:不需安裝、快登快退、足以處理文字訊息。當這個緩衝消失,雙方需重新協商:企業是否鬆綁政策?還是個人把私務全面拉回手機? 這會改變職場的默契與節奏。媒體輿情對「上班族崩潰」的描述,反映的正是此緊張關係。
Chrome 版以 瀏覽器擴充與 Web 技術為核心,天然跨 Windows、macOS、Linux、ChromeOS;桌面版則需逐一維護平台相容性。從營運角度,關閉維護成本較高、轉換率較低或風險較難控的版本,把人力拉回核心產品,是常見決策。LYC 近年多次產品線終止/整併,也印證「集中資源」的路線。
Web 生態對螢幕閱讀器/鍵盤操作有相對成熟的共識與指南;原生 App 要達到同等可達性,需要額外設計與 QA。當大型通訊平台將「Web 入口」關上,特定障別使用者的社交權與工作權便受影響。這也是為何台灣媒體與創作者會特別點名「視障者需求」,要求官方提出過渡期與無障礙檢核承諾。
功能下架期間,最容易出現「偽裝成官方的惡意下載」:過去就曾出現駭客偽裝成 LINE Desktop 的惡意程式,鎖定搜尋「LINE for PC」的使用者。當官方強調不會要求個資或導向其他平台,就是在預防這類詐騙手法趁勢擴散。
教育現場與公部門往往使用 Chromebook 或受管制的電腦。當學生或職員為了「補回」 LINE 的桌面體驗而嘗試安裝未知來源軟體,風險就被外溢。因此,官方清楚、可查驗的下載路徑與 IT 指南,在停用過渡期格外重要。
個人層級:臨時登入、跨裝置同步與鍵盤操控的便利性下降;視障者面臨無障礙退步的風險。
團隊/企業層級:IT 政策與工作流需調整;若禁止安裝桌面程式,內外溝通延遲成為新常態。
教育/公共部門:ChromeOS 與受管制電腦失去 Web 介面;需重新評估 Linux 容器開放與桌面版部署策略,並強化資安教育。
社會層級:在 LINE 滲透率高達 94% 的台灣,任何產品政策調整都會外溢至生活秩序、數位公平與資訊可近性。
以上資訊僅供分享與參考之用,請自行保留獨立判斷。若想快速了解更多資訊,善用 AIMochi 筆記工具,幫我們從海量資料中,梳理出關鍵資訊,讓我們精準掌握重要訊息!